扫码添加收藏顾问微信

2018.01.25

大宋官窑丨当代钧瓷国礼缔造者

大宋官窑精于传承,胜在创新,在把握时代发展脉络的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创烧出了一……

市场之美———2006年中国钧瓷发展回眸

2014年2月20日   下午 04:59      

2006年12月10日,河南省现代陶瓷名家精品拍卖会在郑州举行。在这次由省陶玻协会举办的拍卖会上,荣昌钧瓷坊出品的一套三届亚洲博鳌论坛国礼“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经过一番激烈竞价,以30万元高价成交。3件钧瓷国礼能成为拍卖会上的新宠,反映出了现代钧瓷艺术在人们心中整体价位的提升。


2006年,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钧瓷的身价在持续攀高。孔家钧窑的“丰尊”每件2.8万元,王府钧窑的“中华团圆宝鼎”每件1.8万元,荣昌钧瓷坊的“将军樽”每件1.9万元。这些数据不仅彰显了钧瓷作为国宝的艺术地位,同时也说明,曾是“御用”的钧瓷历经千年的洗礼愈加璀璨夺目。钧瓷,作为艺术品投资的时代已经来临。


去年12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参加了由省陶玻协会举办的一次陶瓷讲座。在讲到钧瓷的发展时他指出,现代陶瓷的艺术品要想发展,就应该像钧瓷那样,把艺术创新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


市场运作成就钧瓷


2006年8月7日,人民日报及全国各主要报刊均在一版显著位置登载了这样一幅照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为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祝贺95岁生日。细心的人们会注意这样一个细节:在温总理和季羡林的背后,是一个嵌着寿星老人的钧瓷寿桃。这个由荣昌钧瓷坊创意的作品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如今,钧瓷寿桃的单个价格已达到9999元。


其实,早在几年前荣昌钧瓷坊就已生产出了寿桃,当时单个价格仅有数百元。如今,只是造型略作改动,关键是借助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钧瓷寿桃就成为重要人士祝寿礼品的最佳选择。


钧瓷的市场运作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民营窑口崛起后即开始了多种尝试,较为成功的范例则始于2003年的亚洲博鳌论坛。当钧瓷“祥瑞瓶”作为论坛的国礼赠送给与会的亚洲各国政要时,钧瓷的身价陡然倍增。试想一下,承载千年历史的文化底蕴,独享釉具五色的窑变艺术,再借助这一宽阔的历史舞台,钧瓷怎能不气贯如虹?于是,“用文化升华造型,借舞台唱演钧戏,偕媒体反复造势”,就成了各个生产厂家相互仿效的市场运作模式。


2006年,钧瓷的市场运作风起云涌,高潮迭起。从孔家钧窑奉献给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国礼“丰尊”,到荣昌钧瓷坊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敬献给老将军的“将军樽”;从金堂钧窑为纪念中国第22个教师节而创作的“师德瓶”,到王府钧窑为中华民族大团圆祝福的“中华团圆宝鼎”,钧瓷逐渐融入了高层社会,并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礼品角色。此外,随着市场运作理念的成熟,以年货身份出现的“月盈中秋”、“月来越旺”等中秋礼品,也以势不可当的速度代替了人们传统的节日礼品。


市场运作步伐的加快,也吸引了不少全国知名艺术大师对钧瓷的关注。一个能够被市场接受的造型,不仅要有文化内涵,能够展示釉色的千变万化,同时还要体现钧瓷的王者之气。2006年,不少窑口十分重视借助外界的力量,荣昌钧瓷坊聘国学大师季羡林为文化顾问,孔家钧窑请中央美院教授吕品昌为艺术指导。钧瓷研究所建立了韩美林钧瓷艺术工作室,王府钧窑则邀清华大学教授肖红出谋划策。众多大师同时关注一个瓷种,一个瓷种竟凝结各路名家的智慧,这在过去着实难以想象。


钧瓷销售市场的一路看涨,使得更多的钧瓷艺人建窑扩场。李欣营的神州钧窑投资20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新厂区即将交付使用,赵学仁的御钧窑投资80万元建起了禹州第一家钧瓷文化艺术馆,贺文奇的陶一家工作室、王建伟的仿古钧窑也都进一步扩大了厂区规模。面对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窑口,晋家钧窑工作室、国政钧瓷厂、神艺钧窑以及新创建的丰亨钧窑、钧华苑,都十分重视市场定位,坚持错位经营,固本求源,走传统的柴烧、煤烧和炭烧之路,釉色追求质朴自然,造型讲究手工成形,仍然在市场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


宣传造势搅热市场


在钧瓷艺术价值提升的过程中,钧瓷的宣传造势和文化包装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2006年8月28日,许昌晨报在许昌电视台的演播大厅进行了许昌第三届时尚女性大赛现场直播。为了展示自己的影响力,许昌晨报邀请一年来推出的在全国和本地较有影响的4位先进典型同台亮相。而在万众瞩目的直播现场,却出现了金堂钧窑董事长李海峰为4位典型人物赠送“师德瓶”的镜头。李海峰在表达自己对模范人物高尚品德的尊崇之意的同时,也将窑口专为教师设计的新造型作了一次现场点评。


在钧瓷走向市场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钧瓷厂家意识到,钧瓷尽管是祖先留给自己的一份宝贵遗产,但好酒也怕巷子深,只有不间断地广而告之,钧瓷的艺术成就才能被更多的消费群体所接受。不少生产厂家在努力打造钧瓷精品的同时,也把较多的注意力放在自身形象的宣传上。无论是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还是许昌的地方报纸,无论是各类有影响的杂志,还是各种类型的户外广告,甚至包括一些重要单位迎接新年的贺年卡,都能看到钧瓷的身影。尤其是从许昌到禹州再到钧瓷母地神垕的路上,扑面而来的钧瓷广告比比皆是。与此同时,钧瓷的销售网点日益增多,除了许昌、郑州,高档气派的经营门店还设在了北京、广州、南宁和厦门等地,钧瓷的展厅甚至设在了北京的中南海。这一切无不昭示着钧瓷艺术的蓬勃兴起,同时也显现出生产厂家对市场营销理念的认同。


在对钧瓷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一批热心钧瓷事业的文化人在挖掘钧瓷文化、推介钧瓷艺人、弘扬钧瓷艺术等方面默默地作着自己的贡献。晋佩章的《中国钧窑探源》(中州古籍出版社),梅国建、熊云新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富安作品集》(文物出版社),李争鸣的《中国当代钧瓷名家》(中州古籍出版社),王根发、张天惠、周战林的《中国钧瓷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等就是众多钧瓷出版物中较有影响的著作。这些书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由出版社选题,面向全国发行。众多钧瓷书籍的面世,对于钧瓷的发展无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6年,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在全国和一些全省性的陶瓷展评中,活跃着一批钧瓷艺人。他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走向各地,在兼收并蓄的同时向外界扩展着钧瓷的影响力。当年6月,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和精英(作品)”评选活动在景德镇举行,来自广东、湖南、福建等全国8个瓷区的陶瓷大师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了评选。在这次活动中,钧瓷界共有23位大师参赛,近百件作品全部入围。刘建军、孔相卿、杨志等8位钧瓷大师荣获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称号,参赛人数和获奖档次在8个瓷区中名列第二。当年10月,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陶瓷艺术设计大奖赛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61名陶瓷艺术大师参赛。在艺术类作品评选中,共设置3个金奖,钧瓷即夺得2个。


政府强化市场引导


从2004年开始,每年的11月18日,禹州市政府都要举办钧瓷文化周,并以这样的形式对一年的钧瓷发展进行总结、回顾、引导和推介。而自2006年起,钧瓷文化周变成了钧瓷文化节,牵头单位升格为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在文化节开幕式上,许昌市委书记毛万春亲自为大会揭幕。这表明,随着钧瓷走向市场步伐的加快,政府的引导功能也在加强。


禹州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具有华夏第一都之称。几千年来,这里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禹州市将钧瓷发展作为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重点在提升钧瓷的文化含量和艺术价值上下工夫,以钧瓷强化陶瓷之都的地位,从而实现以钧带陶的战略构想。在这次钧瓷文化节上,组委会邀请国家和省内的部分专家,成功组织了中国钧瓷创新作品评定、钧瓷行业发展研讨暨座谈会、河南省工艺旅游品设计大赛、许昌市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活动不仅评出了中国钧瓷创新金银铜奖,还为10名优秀艺术大师授予了“河南省杰出手工艺奖章”。而对于荣获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的选手,政府不仅为其申报“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章”,颁发所属工种首席技工证书,还奖励现金1万元。一系列的活动实际是当地政府引导钧瓷朝着健康轨道发展的综合举措,其目的不仅在于推动钧瓷精品工程的实施,同时还在于鼓励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2006年的钧瓷精品评定会现场,有一个现象十分引人注目。这里不仅聚集了一年来几乎所有钧瓷窑口的代表佳作,还摆放着知名度颇高的汝瓷、官瓷、哥瓷和定瓷。宋代五大名瓷在这里集体亮相,不仅是学习借鉴外地名瓷的一种形式,还表现出禹州市政府希望做大做强钧瓷产业的信心。


做大做强一个产业,需要更多的一流技术人才。禹州市神垕镇政府、禹州市陶瓷局采取设立陶瓷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举办业务讲座等形式,经常邀请国内一些陶瓷专家为钧瓷界的技术骨干授课,同时开展大比武活动激发艺人们苦练技术的热情。2006年11月2日,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佩章的80岁生日,神垕镇20多位钧瓷艺人前去贺喜。在当天的祝寿宴上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禹州市陶瓷局局长吴松木、禹州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冉建立专程代表禹州市委、市政府前去祝贺。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在钧瓷艺人眼里,却是政府对杰出人才的关怀和尊重。


市场之路如何创新


2006年12月26日,大河报刊登了《探寻汝瓷复兴之路》的长篇报道。报道中提到,在“咄咄逼人”的现代钧瓷面前,曾有着“青瓷之首”美誉的汝瓷显得多少有点儿“失落”。

报道中提到了各界人士对汝瓷发展的建议,其中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的建议是,汝瓷应像钧瓷那样,在国礼等高端礼品上有所作为。


其实,有关钧瓷如何形成一个产业,如何保持宋代五大名瓷的领先地位的探讨一直在继续。其中的核心问题是,随着钧瓷市场的持续走好,窑口在不断增多,竞争在日益加剧,当众多窑口都希望抢占钧瓷艺术品制高点的同时,钧瓷的市场份额究竟有多大,是否会重蹈过去低价倾销的老路?


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所长张金伟在《关于钧瓷行业健康发展的思考》一文中,提到这样一个观点:钧瓷本身就是一个瓷种,其产生是生活的、实用的需要。钧瓷即使在其艺术水平鼎盛的宋代,宫廷用瓷也不是纯粹的陈设瓷,而是实用和观赏并存。今天,如果总是不愿放弃“御用贡品”的架子,只承认钧瓷的艺术性,不承认其实用性,只沉浸在“黄金有价钧无价”的自我陶醉中,不按陶瓷的自身规律去开发钧瓷,只能阻碍钧瓷的健康发展。


全国著名陶瓷专家李知宴2006年11月来到许昌,与记者交谈时也提到了钧瓷的日用化问题。他说,钧瓷作为艺术品是需要的,但能够用上高档陈设艺术品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要努力占领民间市场。比如说酒文化很发达,能否用钧瓷做酒瓶子?有人反对这样做,说这么好的艺术品哪能去做酒瓶子?我告诉他,如果你真能为几家知名酒厂做酒瓶子,这个产业可就做大了。因此,要真正形成一个产业,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贺文奇新年前夕专门设计了一批奥运壶,在艺术化的同时兼具实用性。他也认为,钧瓷艺术品完全可以走日用艺术品之路,这条路如何走,是我们每一位钧瓷大师以及创作设计人员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钧瓷的市场之路该如何走,这种探讨也许会持续下去,但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有一天,我们走进一家五星级大酒店,大厅里陈设的是钧瓷雕塑艺术品,客房的台灯座及壁饰是钧瓷艺术品,烟缸、茶具也是钧瓷产品,我们能说钧瓷艺术没有品位吗?倘若沿着这个思路,钧瓷的市场潜力将是多么巨大,钧瓷的发展前景该是多么美好呀!


钧瓷艺人必将在创新中寻找到一条适合钧瓷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光明大道 。